五峰家园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81672|回复: 2

[难忘家乡] 记抗战老兵外公

[复制链接]

229

积分

好友

主题
发表于 2014-10-10 13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waglian 于 2014-10-11 13:04 编辑

不只一次,外公熟练地背出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:“89师267旅534团一营机枪连”。

在鸡子山俯望柴埠溪的山崖高处,那里有长眠着的外公,一位曾经的抗战老兵。只是因为时代的际遇,将他带入到血与火的硝烟中曾经走过。当暮年的外公回忆起往事,特别是与邻居太公聚在一起讲经谈天时,我和小伙伴们常充满了期待并兴奋不已。因为他们都曾打过仗,一个老红军,一个抗日部队。外公被捉当兵,大约是在民国二十四年。被捉的壮丁先是被绑着押往湖南整训,然后就随大部队向北行军,大队人马这一走整整走了三个月,到达湖北大洪山地区参加“剿匪”。这期间,打的都是胜仗。但是时间不长,就开始打日本子了。

外公在抗战中历经战争风云,据他言多是败仗,但饱受现代战争血与火的洗礼,让他终生难忘。不只一次,外公熟练地背出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:“89师267旅534团一营机枪连”。他们属第五战区系列,为中央军汤恩伯师。应当来说,外公所处的部队是国军中较正规的好部队,所处的战区也是抗日氛围较浓的抗敌前线战区。89师首任师长汤恩伯,仅管抗战后期在河南名声不佳,有“水旱蝗汤”之称,但抗战初期还是积极抗战并彼有战绩。

89师作为汤恩伯的起家部队,在抗战初国军中央军近40个师中实力基本在10名左右,可以称为中央军二流主力师。抗战初期89师下辖265,267两旅,每旅下辖2个团,计军官666人,士兵11851人。其装备在国军中可称精良,每营有机炮连一个(4挺重机枪、2门迫击炮),其装备弹药大多充足,马步工辎炮各兵种齐全。据称能保证每支枪都有刺刀,每个战斗兵都有钢盔。

外公当时在一营机炮连。据外公回忆,钢盔那时是一个班配备一个,大家平时都嫌钢盔太重不愿拿,但到一到打仗就争着拿往头上戴了。机枪连装备民24式马克沁重机枪,为差不多一百斤的重家伙,需要两个人来扛。 民24式马克沁重机枪在当时堪称为一挺世界级的先进武器,其火力甚至超过了日军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。马克沁一分钟能打子弹600发,有效射击程1000米,为抗战中国军队主要自动武器和重火力。如果日军冲锋没有装甲战车的配合,国军一架马克沁机枪阵地能给日军带来上百人的伤亡。战场上,马克沁就象镰刀割麦子一茬茬将人撂倒,因此被日军称之为“死神的镰刀”。

如果考查一下89师的抗战史,可以发现外公在战场上的行进轨迹。1937年8月,此时89师隶属13军,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;10月在河北漳河南岸阻击日军;10月底,13军驰援晋绥第二战区参加子洪口战役。11月,89师与4师组成第85军由山西调往徐州参加徐州会战。1938年3月,89师267旅参与到台儿庄战役中。3月16日中午,267旅抵达临城,抢占官桥,并前伸至南沙河地区。次日下午日军攻击官桥,守军267旅533团3营营长侯克作战中殉职;日军攻占官桥后迅速向临城突进,正值89师265旅530团在临城下车尚未集结完毕,即遭日军先头部队攻击,团长即令所属第2营阻击掩护第3营下车。2营营长严以重作战阵亡,下午4时临城失守。4月4日,89师攻克大顾珊,529团团长罗芳圭、团附李友余在指挥攻击时遭日军飞机轰炸殉职。1938年6月,85军参加武汉会战,武汉会战后撤到陕西汉中地区整训。

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4-10-10 13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waglian 于 2014-10-11 13:07 编辑

根据外公当年的述说,以及现在可查阅的资料,可以确定外公竟然参加了抗战史上赫赫有名的台儿庄战役,以及具战略转折意义的武汉会战。这是我之前未曾知道,也不曾听周边的人说起的。也许那时没太留意深究,或者在对国军部队抗战功绩刻意忽略的时代,外公也不想过多谈起过那些抗战战绩。作为普通一兵,外公对于具体参加战役的历史意义和地位,可能并不十分清楚。不过的确是听到他说过起他们的长官汤恩伯,以及张自忠、李忠宗这些有名的将领。外公在前线不仅在机枪连作战,还当过卫生兵抢救伤员。谈到上前线战场的情况,外公口中有两个关键词:一个是“败仗”,这和在大洪山剿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;第二个是“死人”,述说时带有一种悲叹:“死人不少”。打仗在他的印象中最直观、最深刻的是死人,由此可见战争的紧张与残酷程度。

267旅在围歼包围台儿庄的日军时出力颇多,时任旅长舒荣(黄埔三期毕业)由此因战功升任89师副师长。舒荣也是外公所在534团的前任团长,而且之前曾任89师辎重营营长。可能因为这个原因,外公参加了上述战役后撤至汉中整训时,被调往到长官老部队后勤辎重营。他在汉中的船舶大队押船,主要是走汉水,从汉中向第五战区驻地老河口运送军需物资。老河口为鄂北襄河东岸商业市镇,有水路运输之便。向北有公路贯通豫西平原,直达洛阳。有公路通汉中,北走西安,西去成都皆甚方便。1939年秋,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由襄阳迁往光化县老河口。据《李宗仁回忆录》,五战区“抗战八年,军事物质的运输实利赖之”,由此可见当时船舶大队运输军需的重要性。不过,外公在船舶大队并没有做太长时间,就被调到长官司令部担任传令兵,一直到抗战胜利。

第五战区长官司令部位于老河口市区北京路东侧,建筑一井三院,门匾上李宗仁题写“熏风南来”,院内碎石铺路,苍松翠竹。前、中院为砖木结构北方民居,后院由五战区司令部所建,作为召开战时会议的砖木结构仿欧式建筑。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,曾指挥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,他在老河口奉行开明的抗日政策,各方力量云集。其抗战文化宣传活动活跃,大批进步文化人士云集,他们发表文章,创作文艺作品,进行救亡演出活动。

外公回忆,那时他们部队组织大家唱《义勇军进行曲》。有时他们外出去看戏,排队的百姓都很尊敬他们,纷纷让他们优先进场看戏,说“让同志们先看”。在距老河口约九十里地的襄河西岸草店,有武当山下诸宫殿式建筑的驿站,其中设有陆军官校八分校。外公回忆说,他们到过武当山,宫殿里都立有很多铜像,铜像身穿衣服,扣子都是铜的。由于年久失修,大殿地上落的铜扣子到处都是。当地传说这些铜像都是用“九火铜”铸造的,九火的意思就是炼了九道火,再炼一道火就会成金。那么贵重的九火铜,问他当时是否有拣点,他说没有。

外公参加了八年抗战,当日本投降的消息隐隐约约传来,他们很多人都不相信,说“开什么玩笑”。因为就在几个月前,1945年的春天,日军还曾集中全力攻陷老河口,长官司令部被迫撤离,这胜利的消息实在是有点意外。当确认是真的了,他们高兴的劲头不用说,首先是有了回家的希望。外公在部队也学认些了字,就找这个报纸那个报纸看,和战友们一同议论,要不要回家。很多人说现在胜利和平了,该在部队享福了。外公来自贺龙闹过革命的蒿坪老苏区,在家种地时,就曾亲眼见过悬挂在涨水坪中央大柳树上的红军人头。他觉得说不定和共产党还有仗打,硬是要复员回家,但长官不准,最后就以探家为由请假。

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,怎样能安全回家还是个大问题。从老河口到老家,有上千里路,路途常有杀人害命的黑旅店。八月抗战胜利,夏秋之际,正是枣子熟的季节。外公回来上路前买一担枣,作为枣贩子来掩饰自己的军人身份,挑着担子向南赶路。当年被抓当兵离家,只在第一年通过了一封信,此后一直战事不通音讯,生死不明。期间日本人也进犯老家,火烧水田街,兵败母猪峡。人们都吃不上从长江下游运来的食盐,只能吃从巴东背运过来的大块结晶川盐。而家里,甚至还请来了道士为外公办过招魂式。不想就在十年后的秋天里,外公挑着一担红枣,完好无损的走了上千里路,平安到家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4-10-13 11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向外公致敬。赶走小日本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