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waglian 于 2014-10-11 13:04 编辑
不只一次,外公熟练地背出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:“89师267旅534团一营机枪连”。
在鸡子山俯望柴埠溪的山崖高处,那里有长眠着的外公,一位曾经的抗战老兵。只是因为时代的际遇,将他带入到血与火的硝烟中曾经走过。当暮年的外公回忆起往事,特别是与邻居太公聚在一起讲经谈天时,我和小伙伴们常充满了期待并兴奋不已。因为他们都曾打过仗,一个老红军,一个抗日部队。外公被捉当兵,大约是在民国二十四年。被捉的壮丁先是被绑着押往湖南整训,然后就随大部队向北行军,大队人马这一走整整走了三个月,到达湖北大洪山地区参加“剿匪”。这期间,打的都是胜仗。但是时间不长,就开始打日本子了。
外公在抗战中历经战争风云,据他言多是败仗,但饱受现代战争血与火的洗礼,让他终生难忘。不只一次,外公熟练地背出自己所在部队的番号:“89师267旅534团一营机枪连”。他们属第五战区系列,为中央军汤恩伯师。应当来说,外公所处的部队是国军中较正规的好部队,所处的战区也是抗日氛围较浓的抗敌前线战区。89师首任师长汤恩伯,仅管抗战后期在河南名声不佳,有“水旱蝗汤”之称,但抗战初期还是积极抗战并彼有战绩。
89师作为汤恩伯的起家部队,在抗战初国军中央军近40个师中实力基本在10名左右,可以称为中央军二流主力师。抗战初期89师下辖265,267两旅,每旅下辖2个团,计军官666人,士兵11851人。其装备在国军中可称精良,每营有机炮连一个(4挺重机枪、2门迫击炮),其装备弹药大多充足,马步工辎炮各兵种齐全。据称能保证每支枪都有刺刀,每个战斗兵都有钢盔。
外公当时在一营机炮连。据外公回忆,钢盔那时是一个班配备一个,大家平时都嫌钢盔太重不愿拿,但到一到打仗就争着拿往头上戴了。机枪连装备民24式马克沁重机枪,为差不多一百斤的重家伙,需要两个人来扛。 民24式马克沁重机枪在当时堪称为一挺世界级的先进武器,其火力甚至超过了日军装备的九二式重机枪。马克沁一分钟能打子弹600发,有效射击程1000米,为抗战中国军队主要自动武器和重火力。如果日军冲锋没有装甲战车的配合,国军一架马克沁机枪阵地能给日军带来上百人的伤亡。战场上,马克沁就象镰刀割麦子一茬茬将人撂倒,因此被日军称之为“死神的镰刀”。
如果考查一下89师的抗战史,可以发现外公在战场上的行进轨迹。1937年8月,此时89师隶属13军,在南口地区抗击日军进攻;10月在河北漳河南岸阻击日军;10月底,13军驰援晋绥第二战区参加子洪口战役。11月,89师与4师组成第85军由山西调往徐州参加徐州会战。1938年3月,89师267旅参与到台儿庄战役中。3月16日中午,267旅抵达临城,抢占官桥,并前伸至南沙河地区。次日下午日军攻击官桥,守军267旅533团3营营长侯克作战中殉职;日军攻占官桥后迅速向临城突进,正值89师265旅530团在临城下车尚未集结完毕,即遭日军先头部队攻击,团长即令所属第2营阻击掩护第3营下车。2营营长严以重作战阵亡,下午4时临城失守。4月4日,89师攻克大顾珊,529团团长罗芳圭、团附李友余在指挥攻击时遭日军飞机轰炸殉职。1938年6月,85军参加武汉会战,武汉会战后撤到陕西汉中地区整训。 |